產業共生
向大自然學習,邁向零廢棄、零排放的工業系統
工業革命以來的這150年,我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,每天早上所開的車約由1200kg的鋼鐵、350kg的塑膠構成,沿路的街道及建築物則大都由水泥構成,每天一罐提神的咖啡,一年下來就使用了15kg的鋁,而這些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質材料都是工業區的產物。
確實我們使用這些材料的效率與技術逐漸精進,但對於高度成長的未來需求以及蘊藏資源的匱乏,工業區現有的線性經濟模式真的足以再供給我們下一個150年嗎?
以丹麥卡倫堡為始,橫跨德國瑞士與日本,產業共生或許能提供我們面對此一問題的全新觀點!

產業共生的特質

廢棄物即資源
Waste=Food
一間公司的殘餘廢棄物被當成另一間公司的資源,在封閉循環中被使用。

共創經濟與環境雙贏
Mutu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
企業產銷過程中產出的廢棄物、排放物都是高經濟價値的資源,因此零廢棄、零排放的系統不但是個環境友善的好主意,也是一門好生意。

企業間的互信合作
Cooperation between companies
產業共生 Symbiosis 中的Sym 是拉丁文,英文譯為 'Together',或作伙來的意思!

系統性的合作思維
Think in systems
並非依靠單一企業的力量,而是藉政府、眾多企業、人民共同參與,連結企業與當地社群、使物質循環的系統性規劃
產業共生案例
Please reload